浅谈开闭原则

tech2024-06-08  78

 

概述

开闭原则是java 6大基本原则之一,而6大原则在软件开发中属于内功心法的存在,需要长期进行修炼,才能有所成就。今天就单独谈谈“开闭原则”,它的定义是: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简单、直白的定义,确很难理解它到底想表达什么?

 

 

 

目的

想想如果软件只允许扩展,但是不允许修改会发生什么呢?旧的被测试过的代码,永远不会再次被改变,不改变意味着不会引入新的bug,不会产生影响,那系统将会一直保持稳定,只要测试保证新扩展的能力是稳定的。所以初步可以得出结论,开闭为了稳定。

 

如果系统只支持扩展,那么前期就只能尽可能的设计出高扩展性的代码,否则后期代码将无法进行升级,如果开闭这么影响我们的设计,那么,开闭是为了扩展

 

如果系统设计成高度的可扩展性,就需要将功能分解的足够小,而代码的颗粒度越小,代码的复用性就越高,这样想,开闭,似乎是为了复用

 

稳定性扩展性复用性

 

影响

如果追求极致的开闭会怎么样?那么我们需要在所有的地方预留扩展的可能,我们会设计出大量的接口,会对每一行代码进行抽象,会将每一个方法设计成一个类,每个类设计成一个组件,这样的代码符合 “稳定性”、“高扩展性”、“高复用性”;但是它牺牲了,可读性,可维护性,并且导致了代码的膨胀,性能的下降。

降低可读性降低可维护性增加代码量性能下降

 

总结

基于以上,我们需要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追求开闭,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针对易变部分代码的设计会追求开闭原则。基于一些符合开闭设计模式来优化它,比如:工厂模式、策略模式、状态模式等等。

 

 

 

例子

下面,我来写一个例子来追求开闭,并且一步步完善成 完全不用修改 的极致情况。我们来想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

 

我们有一个宝宝,刚开始只能吃奶粉、后来长大了一点,一岁可以开始吃米糊了,等到两岁的时候可以开始吃水果了,三岁以后可以吃米饭和肉了。下面是我们的宝宝:

 

 

 

一年后:

 

 

n年后:

 

 

我们发现,宝宝的做饭方法一直在变,我们可以理解宝宝不符合开闭。我们观察发现,宝宝除了做饭方法,其他都没有变。那么只要把做饭方法抽离出来了,那么宝宝就符合开闭了。那我们让妈妈做饭把。

 

 

好样的,宝妈变得善变了,至少让一部分代码稳定下来了。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只能追求尽量的开闭,让修改的代码变得足够少。对于之前的宝宝而言,虽然改变的也只是做饭代码,但是没法发防护,做饭不会对宝宝产生影响,毕竟是宝宝的一部分。

 

我们接下来,继续降低代码的变更量:

 

 

好吧,这次用到了抽象,当宝妈已经没办法满足需求的时候,之前换成另外一个会做饭的宝爸来,宝爸不行了,就让奶奶来。我们只需要替换宝宝中的一行创建代码。(事实上宝宝里面修改了代码,都是有可能影响到宝宝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工厂类,这部分变化的颗粒分出去)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需要修改一行代码,有没有办法我们不修改一行代码呢?我们可以利用编译时注解,来自动生成这一行代码,可以类似下面这种当时定义新的做饭类:

 

 

通过打上注解,在编译时可以自动生成做饭类,我们叫他机器人把。

 

注解自动生成代码的方法,大家可以百度自己搜索把,这部分代码太麻烦了,我也懒得写了

https://www.jianshu.com/p/82fe352b6771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