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测试用例的基本要素
 
二、常见的测试方法
 
(一)测试用例的总体设计方法 ------ 基于需求的设计
 
(二)具体的设计方法
 
1、等价类设计法
 
2、边界值设计法
 
3、因果图设计法
 
4、正交表设计法
 
5、场景设计法
 
6、错误猜测法
 
一、测试用例的基本要素
 
 
 
  测试用例(
  Test Case
  )是为了实施测试而向被测试的系统提供的一组集合,
  
 
  这组集合包含:测试环境、操作步
  骤、测试数据、预期结果等要素。 
  
 
  好的测试用例是一个不熟悉业务的人也能依据用例来很快的进行测试 
  
  
 
 
 评价测试用例的标准:对比好坏代码的评价标准 
 用例表达清楚,无二义性。。 用例可操作性强。 用例的输入与输出明确。一条用例只有一个预期结果。 用例的可维护性好。 用例对需求的覆盖率高, 暴露程序Bug的能力强力。
 
二、常见的测试方法
 
(一)测试用例的总体设计方法 ------ 基于需求的设计
 
 
 
     基于需求的测试是一种最根本的软件测试,重点关注以下两大关键问题。 
  
 
  (
  1
  )验证需求是否正确、完整、无二义性,并且逻辑一致。 
  
 
  (2)要从
  “
  黑盒
  ”
  的角度,设计出充分并且必要的测试集,以保证设计和代码都能完全符合需求。 
  
 
(二)具体的设计方法
 
1、等价类设计法
 
 
 设计理念: 
   
    
依据需求将输入(特殊情况下会考虑输出)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从等价类中选出一个测试用例,如果这个测试用 
    
   
    例测试通过,则认为所代表的等价类测试通过,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测试用例达到尽量多的功能覆盖,解决了不能 
    
   
    穷举测试的问题。
     
   
    有效等价类: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书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验证程序是
    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无效等价类:根据需求说明书,不满足需求的集合。 
 
2、边界值设计法
 
 
 设计理念: 
   
    
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
     
   
    备注:
    
通常边界值分析法是作为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这种情况下,其测试用例来自等价类的边界。 
    
 
3、因果图设计法
 
 
 设计理念: 
   
    
因果图是一种简化了的逻辑图,能直观地表明程序输入条件(原因)和输出动作(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果图 
    
   
    法是借助图形来设计测试用例的一种系统方法,特别适用于被测试程序具有多种输入条件、程序的输出又依赖于输 
    
   
    入条件的各种情况。 
    
 
 
 
常用关系
   (1)恒等:如果原因为真,那么结果必定为真。
 
          
 
 
 
     例如:动物园运来大熊猫,动物园一定有大熊猫
 
 
 
  (2)与:只有2个原因都为真,那么结果为真
 
     
 
    例如:北京姑娘,必须有车且有房
 
 
 
   (3)或:
2个原因中有一个为真时,结果就为真。
 
  
 
  
 
     
 
  
 
     例如:长沙姑娘,你有车或者有房 
 
  
 
  
 
   (4)非:
只有原因为假,结果才为真。  
 
  
 
      
 
  
 
  
 
      例如:你不好好学习,找到好工作
 
 
 设计步骤 
   
    (1)
    分析所有可能的输入和可能的输出。 
    
   
    (2)
    找出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 
    
   
    (3)
    画出因果图。 
    
   
    (4)
    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5)
    把判定表对应到每一个测试用例。
    
 
 
 
4、正交表设计法
 
 
 设计理念: 
   
    
正交试验设计
    (Orthogonal experimentaldesign)
    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由试验 
    
   
    因素的全部水平组合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通过对这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找 
    
   
    出最优的水平组合。
     
   
    组成因素
    
 
    (1)因素,因素数(变量)
  
 
    (2)水平,水平数(变量的取值)
  
 
 
  
  
   
正交表的构成: 
   
  
   行数
   (Runs)
   :
   正交表中的行的个数,即试验的次数
   ,
   用
   N
   代表。 
   
  
   因素数
   (Factors)
   :
   正交表中列的个数,用
   C
   代表。 
   
  
   水平数
   (Levels)
   :
   任何单个因素能够取得的值的最大个数。正交表中的包含的值为从
   0
   到数
   “
   水平数
   -1”
   或从
   1
   到
   “
   水平 
   
  
   数
   ”
   ,用
   T
   代表。 
   
  
   正交表的表示形式:
    L=
   行数
   (
   水平数
   *
   因素数
   ) L=N(TC) 
   
  
 
  
 
 
  
   
    正交表的性质
    
 
    (1)
  每一列中各数字出现的次数都一样多。 
  
     (2)任何两列所构成的各有序数对出现的次数都一样多,
   
  
  
   
    设计步骤:
    
  
  
         1
   、有哪些因素(变量) 
   
  
         2
   、每个因素有哪几个水平(变量的取值) 
   
  
         3
   、选择一个合适的正交表 
   
  
         4
   、把变量的值映射到表中 
   
  
         5
   、把每一行的各因素水平的组合作为一个测试用例 
   
  
         6
   、加上你认为可疑且没有在表中出现的用例组合 
   
  
 
5、场景设计法
 
 
 设计理念:现在的软件几乎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流程的,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而同一事件不同的触发顺序和处理结果就形成事件流。
 
6、错误猜测法
 
 
 设计理念:
基于经验和直觉,找出程序中你认为可能出现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