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网络相关

tech2024-12-14  6

一、 OSI与TCP/IP各层的结构与功能,都有哪些协议。

OSI七层网络模型

TCP/IP四层概念模型  

对应网络协议

应用层(Application)

应用层

HTTP、TFTP, FTP, NFS, WAIS、SMTP

表示层(Presentation)

Telnet, Rlogin, SNMP, Gopher

会话层(Session)

SMTP, DNS

传输层(Transport)

传输层

TCP, UDP

网络层(Network)

网络层

IP, ICMP, ARP, RARP, AKP, UUCP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数据链路层

FDDI, Ethernet, Arpanet, PDN, SLIP, PPP

物理层(Physical)

IEEE 802.1A, IEEE 802.2到IEEE 802.11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 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具体地讲,机械 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 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对各个信号先分配确切的信号含义,即定义了DTE和DCE之间各个线路的功能;规程特性定义了利用信号线进行bit流传输的一组 操作规程,是指在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交换信息是,DTE和DCE双放在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 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第三层是网络层 在 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 确保数据及时传送。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 -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如 果你在谈论一个IP地址,那么你是在处理第3层的问题,这是“数据包”问题,而不是第2层的“帧”。IP是第3层问题的一部分,此外还有一些路由协议和地 址解析协议(ARP)。有关路由的一切事情都在这第3层处理。地址解析和路由是3层的重要目的。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 四层是处理信息的传输层 第4层的数据单元也称作数据包(packets)。但是,当你谈论TCP等具体的协议时又有特殊的叫法,TCP的数据单元称为段 (segments)而UDP协议的数据单元称为“数据报(datagrams)”。这个层负责获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须跟踪数据单元碎片、乱序到达的 数据包和其它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第4层为上层提供端到端(最终用户到最终用户)的透明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所为透明的传输是指在通信过程中 传输层对上层屏蔽了通信传输系统的具体细节。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第五层是会话层 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而是统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第六层是表示层 这一层主要解决拥护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它将欲交换的数据从适合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层负责。

第七层应用层 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二、 TCP与UDP的区别

基于连接与无连接 TCP要求系统资源较多,UDP较少; UDP程序结构较简单 流模式(TCP)与数据报模式(UDP); TCP保证数据正确性,UDP可能丢包 TCP保证数据顺序,UDP不保证

三、 TCP报文结构

1、端口号:用来标识同一台计算机的不同的应用进程。 1)源端口:源端口和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报文的返回地址。 2)目的端口:端口指明接收方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接口。TCP报头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同IP数据报中的源IP与目的IP唯一确定一条TCP连接。2、序号和确认号:是TCP可靠传输的关键部分。序号是本报文段发送的数据组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在TCP传送的流中,每一个字节一个序号。e.g.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300,此报文段数据部分共有100字节,则下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400。所以序号确保了TCP传输的有序性。确认号,即ACK,指明下一个期待收到的字节序号,表明该序号之前的所有数据已经正确无误的收到。确认号只有当ACK标志为1时才有效。比如建立连接时,SYN报文的ACK标志位为0。

3、数据偏移/首部长度:4bits。由于首部可能含有可选项内容,因此TCP报头的长度是不确定的,报头不包含任何任选字段则长度为20字节,4位首部长度字段所能表示的最大值为1111,转化为10进制为15,15*32/8 = 60,故报头最大长度为60字节。首部长度也叫数据偏移,是因为首部长度实际上指示了数据区在报文段中的起始偏移值。

4、保留:为将来定义新的用途保留,现在一般置0。

5、控制位:URG ACK PSH RST SYN FIN,共6个,每一个标志位表示一个控制功能。 1)URG:紧急指针标志,为1时表示紧急指针有效,为0则忽略紧急指针。 2)ACK:确认序号标志,为1时表示确认号有效,为0表示报文中不含确认信息,忽略确认号字段。 3)PSH:push标志,为1表示是带有push标志的数据,指示接收方在接收到该报文段以后,应尽快将这个报文段交给应用程序,而不是在缓冲区排队。 4)RST:重置连接标志,用于重置由于主机崩溃或其他原因而出现错误的连接。或者用于拒绝非法的报文段和拒绝连接请求。 5)SYN:同步序号,用于建立连接过程,在连接请求中,SYN=1和ACK=0表示该数据段没有使用捎带的确认域,而连接应答捎带一个确认,即SYN=1和ACK=1。 6)FIN:finish标志,用于释放连接,为1时表示发送方已经没有数据发送了,即关闭本方数据流。

6、窗口:滑动窗口大小,用来告知发送端接受端的缓存大小,以此控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从而达到流量控制。窗口大小时一个16bit字段,因而窗口大小最大为65535。

7、校验和:奇偶校验,此校验和是对整个的 TCP 报文段,包括 TCP 头部和 TCP 数据,以 16 位字进行计算所得。由发送端计算和存储,并由接收端进行验证。

8、紧急指针:只有当 URG 标志置 1 时紧急指针才有效。紧急指针是一个正的偏移量,和顺序号字段中的值相加表示紧急数据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 TCP 的紧急方式是发送端向另一端发送紧急数据的一种方式。

9、选项和填充:最常见的可选字段是最长报文大小,又称为MSS(Maximum Segment Size),每个连接方通常都在通信的第一个报文段(为建立连接而设置SYN标志为1的那个段)中指明这个选项,它表示本端所能接受的最大报文段的长度。选项长度不一定是32位的整数倍,所以要加填充位,即在这个字段中加入额外的零,以保证TCP头是32的整数倍。

10、数据部分: TCP 报文段中的数据部分是可选的。在一个连接建立和一个连接终止时,双方交换的报文段仅有 TCP 首部。如果一方没有数据要发送,也使用没有任何数据的首部来确认收到的数据。在处理超时的许多情况中,也会发送不带任何数据的报文段。

四、 TCP的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过程,各个状态名称与含义,TIMEWAIT的作用

四次握手TIME_WAIT的原因? 主要有两个原因: 1)可靠地实现TCP全双工连接的终止 TCP协议在关闭连接的四次握手过程中,最终的ACK是由主动关闭连接的一端(后面统称A端)发出的,如果这个ACK丢失,对方(后面统称B端)将重发出最终的FIN,因此A端必须维护状态信息(TIME_WAIT)允许它重发最终的ACK。如果A端不维持TIME_WAIT状态,而是处于CLOSED 状态,那么A端将响应RST分节,B端收到后将此分节解释成一个错误(在java中会抛出connection reset的SocketException)。 因而,要实现TCP全双工连接的正常终止,必须处理终止过程中四个分节任何一个分节的丢失情况,主动关闭连接的A端必须维持TIME_WAIT状态 。

2)允许老的重复分节在网络中消逝 TCP分节可能由于路由器异常而“迷途”,在迷途期间,TCP发送端可能因确认超时而重发这个分节,迷途的分节在路由器修复后也会被送到最终目的地,这个迟到的迷途分节到达时可能会引起问题。在关闭“前一个连接”之后,马上又重新建立起一个相同的IP和端口之间的“新连接”,“前一个连接”的迷途重复分组在“前一个连接”终止后到达,而被“新连接”收到了。为了避免这个情况,TCP协议不允许处于TIME_WAIT状态的连接启动一个新的可用连接,因为TIME_WAIT状态持续2MSL,就可以保证当成功建立一个新TCP连接的时候,来自旧连接重复分组已经在网络中消逝。

五、TCP拥塞控制

六、TCP滑动窗口与回退N针协议

七、 Http的报文结构

具体内容参考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a2c4ede32d11

八、Http的状态码含义

参考链接:http://tool.oschina.net/commons?type=5https://blog.csdn.net/dufufd/article/details/53112184

九、 Http request的几种类型

根据HTTP标准,HTTP请求可以使用多种请求方法。 HTTP1.0定义了三种请求方法:GET, POST 和 HEAD方法。 HTTP1.1新增了五种请求方法:OPTIONS, PUT, DELETE, TRACE 和 CONNECT 方法。

序号方法描述1GET请求指定的页面信息,并返回实体主体2HEAD类似于get请求,只不过返回的响应中没有具体的内容,用于获取报头3POST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进行处理请求(例如提交表单或者上传文件)。数据被包含在请求体中。POST请求可能会导致新的资源的建立和/或已有资源的修改。4PUT从客户端向服务器传送的数据取代指定的文档的内容。5DELETE请求服务器删除指定的页面。6CONNECTHTTP/1.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7OPTIONS允许客户端查看服务器的性能。8TRACE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十、 Http1.1和Http1.0的区别

主要区别:

在 HTTP/1.0 中,大多实现为每个请求/响应交换使用新的连接。HTTP 1.0规定浏览器与服务器只保持短暂的连接,浏览器的每次请求都需要与服务器建立一个TCP连接,服务器完成请求处理后立即断开TCP连接,服务器不跟踪每个客户也不记录过去的请求。

在 HTTP/1.1 中,一个连接可用于一次或多次请求/响应交换,尽管连接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被关闭。HTTP 1.1支持持久连接,在一个TCP连接上可以传送多个HTTP请求和响应,减少了建立和关闭连接的消耗和延迟。一个包含有许多图像的网页文件的多个请求和应答可以在一个连接中传输,但每个单独的网页文件的请求和应答仍然需要使用各自的连接。HTTP 1.1还允许客户端不用等待上一次请求结果返回,就可以发出下一次请求,但服务器端必须按照接收到客户端请求的先后顺序依次回送响应结果,以保证客户端能够区分出每次请求的响应内容,这样也显著地减少了整个下载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其他区别

 HTTP 1.1还通过增加更多的请求头和响应头来改进和扩充HTTP 1.0的功能。

 例如,由于HTTP 1.0不支持Host请求头字段,WEB浏览器无法使用主机头名来明确表示要访问服务器上的哪个WEB站点,这样就无法使用WEB服务器在同一个IP地址和端口号上配置多个虚拟WEB站点。   在HTTP 1.1中增加Host请求头字段后,WEB浏览器可以使用主机头名来明确表示要访问服务器上的哪个WEB站点,这才实现了在一台WEB服务器上可以在同一个IP地址和端口号上使用不同的主机名来创建多个虚拟WEB站点。

  HTTP 1.1的持续连接,也需要增加新的请求头来帮助实现。   例如,Connection请求头的值为Keep-Alive时,客户端通知服务器返回本次请求结果后保持连接;Connection请求头的值为close时,客户端通知服务器返回本次请求结果后关闭连接。   HTTP 1.1还提供了与身份认证、状态管理和Cache缓存等机制相关的请求头和响应头。

十一、GET和POST的区别

参考链接:https://www.cnblogs.com/huaxingtianxia/p/5895236.html GET和POST是什么?HTTP协议中的两种发送请求的方法。 HTTP是什么?HTTP是基于TCP/IP的关于数据如何在万维网中如何通信的协议。 HTTP的底层是TCP/IP。所以GET和POST的底层也是TCP/IP,也就是说,GET/POST都是TCP链接。GET和POST能做的事情是一样一样的。你要给GET加上request body,给POST带上url参数,技术上是完全行的通的。 HTTP只是个行为准则,而TCP才是GET和POST怎么实现的基本。 GET和POST本质上就是TCP链接,并无差别。但是由于HTTP的规定和浏览器/服务器的限制,导致他们在应用过程中体现出一些不同。

GET和POST还有一个重大区别, 简单的说:GET产生一个TCP数据包;POST产生两个TCP数据包。 长的说:对于GET方式的请求,浏览器会把http header和data一并发送出去,服务器响应200(返回数据);而对于POST,浏览器先发送header,服务器响应100 continue,浏览器再发送data,服务器响应200 ok(返回数据)。 也就是说,GET只需要汽车跑一趟就把货送到了,而POST得跑两趟,第一趟,先去和服务器打个招呼“嗨,我等下要送一批货来,你们打开门迎接我”,然后再回头把货送过去。

因为POST需要两步,时间上消耗的要多一点,看起来GET比POST更有效。因此Yahoo团队有推荐用GET替换POST来优化网站性能。但这是一个坑!跳入需谨慎。为什么? 1. GET与POST都有自己的语义,不能随便混用。 2. 据研究,在网络环境好的情况下,发一次包的时间和发两次包的时间差别基本可以无视。而在网络环境差的情况下,两次包的TCP在验证数据包完整性上,有非常大的优点。 3. 并不是所有浏览器都会在POST中发送两次包,Firefox就只发送一次。

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进行请求-响应时,两种最常被用到的方法是:GET 和 POST。 ● GET - 从指定的资源请求数据。 ● POST - 向指定的资源提交要被处理的数据 GET 方法 请注意,查询字符串(名称/值对)是在 GET 请求的 URL 中发送的: /test/demo_form.asp?name1=value1&name2=value2 有关 GET 请求的其他一些注释: ● GET 请求可被缓存 ● GET 请求保留在浏览器历史记录中 ● GET 请求可被收藏为书签 ● GET 请求不应在处理敏感数据时使用 ● GET 请求有长度限制 ● GET 请求只应当用于取回数据 POST 方法 请注意,查询字符串(名称/值对)是在 POST 请求的 HTTP 消息主体中发送的: POST /test/demo_form.asp HTTP/1.1 Host: w3schools.com name1=value1&name2=value2

有关 POST 请求的其他一些注释: ● POST 请求不会被缓存 ● POST 请求不会保留在浏览器历史记录中 ● POST 不能被收藏为书签 ● POST 请求对数据长度没有要求 比较 GET 与 POST 下面的表格比较了两种 HTTP 方法:GET 和 POST。

内容GETPOST后退按钮/刷新无害数据会被重新提交(浏览器应该告知用户数据会被重新提交)。书签可收藏为书签不可收藏为书签缓存能被缓存不能缓存编码类型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或 multipart/form-data。为二进制数据使用多重编码。历史参数保留在浏览器历史中。参数不会保存在浏览器历史中。对数据长度的限制是的。当发送数据时,GET 方法向 URL 添加数据;URL 的长度是受限制的(URL 的最大长度是 2048 个字符)。无限制。对数据类型的限制只允许 ASCII 字符。没有限制。也允许二进制数据。安全性与 POST 相比,GET 的安全性较差,因为所发送的数据是 URL 的一部分。在发送密码或其他敏感信息时绝不要使用 GET !POST 比 GET 更安全,因为参数不会被保存在浏览器历史或 web 服务器日志中。可见性数据在 URL 中对所有人都是可见的。数据不会显示在 URL 中。

十二、Http怎么处理长连接

在HTTP1.0和HTTP1.1协议中都有对长连接的支持。其中HTTP1.0需要在request中增加Connection: keep-alive header才能够支持,而HTTP1.1默认支持。

http1.0请求与服务端的交互过程:

(1)客户端发出带有包含一个header:”Connection: keep-alive“的请求 (2)服务端接收到这个请求后,根据http1.0和”Connection: keep-alive“判断出这是一个长连接,就会在response的header中也增加”Connection: keep-alive“,同时不会关闭已建立的tcp连接. (3)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response后,发现其中包含”Connection: keep-alive“,就认为是一个长连接,不关闭这个连接。并用该连接再发送request.转到(1)

http1.1请求与服务端的交互过程:

(1)客户端发出http1.1的请求 (2)服务端收到http1.1后就认为这是一个长连接,会在返回的response设置Connection: keep-alive,同时不会关闭已建立的连接. (3)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response后,发现其中包含”Connection: keep-alive“,就认为是一个长连接,不关闭这个连接。并用该连接再发送request.转到(1)

基于http协议的长连接减少了请求,减少了建立连接的时间,但是每次交互都是由客户端发起的,客户端发送消息,服务端才能返回客户端消息。

十三、Cookie与Session的作用和原理

十四、 电脑上访问一个网页,整个过程是怎么样的:DNS、HTTP、TCP、OSPF、IP、ARP。

十五、Ping的整个过程。ICMP报文是什么

十六、 C/S模式下使用socket通信,几个关键函数。

十七、 IP地址分类。

十八、 路由器与交换机区别。

路由器:路由转发 交换机:数据交换 A.工作层次不同:交换机比路由器更简单,路由器比交换器能获取更多信息

最初的的交换机是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结构的数据链路层,也就是第二层,而路由器一开始就设计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由于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层(网络层),可以得到更多的协议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转发决策。

B.数据转发所依据的对象不同

交换机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说MAC地址来确定转发数据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则是利用不同网络的ID号(即IP地址)来确定数据转发的地址。IP地址是在软件中实现的,描述的是设备所在的网络,有时这些第三层的地址也称为协议地址或者网络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件自带的,由网卡生产商来分配的,而且已经固化到了网卡中去,一般来说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则通常由网络管理员或系统自动分配。

C.传统的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广播域

由交换机连接的网段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广播数据包会在交换机连接的所有网段上传播,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通信拥挤和安全漏洞。连接到路由器上的网段会被分配成不同的广播域,广播数据不会穿过路由器。虽然第三层以上交换机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广播域,但是各子广播域之间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们之间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D:路由器提供了防火墙的服务

路由器仅仅转发特定地址的数据包,不传送不支持路由协议的数据包传送和未知目标网络数据包的传送,从而可以防止广播风暴。

最根本的区别是:交换机一般用于LAN-WAN的连接,交换机归于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有些交换机也可实现第三层的交换。路由器用于WAN-WAN之间的连接,可以解决异性网络之间转发分组,作用于网络层。

相比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较交换机要强大,但速度相对也慢,价格昂贵,第三层交换机???既有交换机线速转发报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而是大家较为理想的选择。 网络其实大体分为两块,一个TCP协议,一个HTTP协议,只要把这两块以及相关协议搞清楚,一般问题不大。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