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智能建筑

tech2025-01-11  9

        9.2-9.4 刚好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智能建筑展(SIBT)在浦东举行。作为第四届参加的老鸟,当然得去捧场,同时了解下当前同行的进展和动态。

       年初爆发的COVID-19无疑对本次展会带来了重大影响。从进场参观需要备齐双码(健康码+邀请码)+身份证,到安检红外测温,再到身边常可看到的“温馨提示”,无不提醒我们疫情还未退场。所以这次展会中,围绕疫情,解决建筑内的安全健康也是无法绕过的一个主题。

 

 

重ToC家居,轻ToB商业体

        这次展会整体规模比19年瘦身,不仅参展的展位少了一圈,与会观众也少了很多,一者疫情当下到现场参观还是有难度,二者也反映出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虽然新基建是2025年的大目标,但智能建筑能给经济带来哪些新气象,无论从业者还是受众其实都还不是很清楚,还属于摸石头过河。

        另外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智能家居的规模相较智慧商业建筑更大。家居毕竟是ToC的品类,虽然笔者之前觉得这是一个红海,小米、涂鸦、阿里IoT,还有更多的大小企业都扎堆在这个市场。因为技术门槛低,且容易用互联网企业熟悉的C端商业模式去照搬,做好用户体验即可算成功了一半。智能家居很容易产品化,从末端芯片模组 到 网关组网,到家居管理云平台,架构很标准,剩下各家厮的仅仅是谁的上下生态影响力更大、合作范围涉猎更广,产品的用户体验、用户场景更丰富,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因素和价格战。并没有更多的技术壁垒(当然不是说太简单,仅是和智能商业建筑比属于较容易)。不过这次疫情催生了居家办公的新场景,在家享受智能化的需求一下出来了,这也可能是造成家居突然火热的一个原因。智慧商业建筑则由于新风改造难、经济严峻下挤海绵的效应,反倒没有之前紧俏了,这块ToB的市场本是未来机会更大,前景更诱人的,由于疫情打压,本次展会反倒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老牌企业来参展,如施耐德、ABB,还有东软等国内新秀,显得较落寂。智慧商业体里的BA是相较家居更复杂、技术门槛更高的自控工程,目前也格局较稳定,四巨头绝对垄断(霍尼、江森、施耐德、西门子),强者恒强。不过这也预示着 其他企业未来进入这块的空间和机会更大,收益更丰厚

 

 

子系统的自我破立

       智能建筑这块,大家都知道的一个问题就是子系统繁多,且彼此割裂严重,人为形成了一个个silot孤岛,这不仅造成信息流通的不顺畅,也导致管理的成本愈加繁重。之前的IBMS就是基于这种局面下做的一个妥协尝试,不过很多问题依然存在。这一方面是一些企业的自我保护策略,不希望友商更多的了解自己的细节,属于一种商业营销策略,另一方面 也是场景需求并没有发展到驱动企业不得不做出改变的时机。而现在,疫情之后,我们发现更多的传统企业,逐步开始意识到打破自己,开放自己,让更多的友商和合作伙伴加盟和使用自己的设备与数据服务,以图增加更多、更好的智能化服务。比如照明企业,现在愿意分享自己内部的占空数据,用以安防企业、空间管理企业来丰富自己的应用设计。这是一个好现象,不破不立,破而方后立,只有愿意开放、分享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合作伙伴形成共赢的局面

 

人的健康是第一位的

       之前的楼宇运营方很重视设备资产的健康情况,有定期的计划性维护和故障巡检,更进一步有些还有FDD及预测诊断等保障措施,因为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往往会大大影响运营的服务效果。不过疫情之后,大家更是将空间环境、人体健康、生命安全放在了第一位。本次展会的分论坛“新常态下的建筑空间管理思路”,一共6场演讲,场场关乎空间的健康安全,可见建筑再智能、再高效节能,健康永远才是最关键的。一个可以提供居住者 健康、舒适、安全空间的建筑楼宇才是真正的绿色、智能楼宇。

 

沉寂的智慧停车

        连续参加的几届展会,总会去看看智慧停车的进展。今年属于最平淡的一年,不仅没了往年“脑电波控车”这样的新概念玩法,也缺少AVG这样相对成熟的智能泊车厂商,可能这也和当下车企不景气,自动驾驶泡沫破灭有关,不过停车的市场还是相对固化的,且场景也不是特复杂,这可能也是本期Parking展示不重,论坛为主的一个原因吧

 

        疫情无疑打乱智慧建筑这一行业原有的演进轨迹,现在还无法预测这种作用是加速还是抑制 这块市场的发展,不过可以看到的是,面对疫情,更多的楼宇健康标准会制定,安全智能措施会加强,而且也会衍生出一些新的厂商和机会。这块ToB的市场前景一定会越来越明晰的,作为占据人一生70%时间的空间伴侣,楼宇将不可避免为我们提供更智能、更好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