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企业定制化人才”的自诉:“我不愿意,但却无可奈何”

tech2025-01-17  2

这是头哥侃码的第214篇原创

几个月前,我曾在大智慧时期的一位同事跟我聊微信,说自己所在的公司这两年业务一直不温不火,而且从19年底就逐渐缩减技术人员。

今年上半年又因为疫情的关系,公司干脆直接砍掉了剩余的三个技术部门,只保留运维团队与少数几个业务开发用于保障业务的基本运营。

我问他:“那你呢?”

他停顿了下,对我说:“我现在仍保留着Leader的职级,而且这几轮动作都没有波及到我,但眼睁睁瞧着身边的同事纷纷离开,有的去创业,有的找到了更大的平台,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你瞧,这番话里充满了所谓的焦虑与无奈。

在我的印象中,他的个人能力并不算出众,情商也不算太高,职场风格也更偏 “听领导话”、“遇事随大流” 的类型。当年在大智慧的时候,之所以能够坐上某团队Leader的位置,实际上也是有很多运气在里面的。

我心眼直,对着屏幕来了句:“什么滋味不滋味的,你签卖身契了?如果感觉不行,走不就行了。”

停顿了十几秒后,他似乎也来了精神,回复我说:“有道理!船到桥头自然直,明天我就把简历砸出去,加油!”

为了表示支持,我随手给他回了一个单手握拳的表情。

就这样,这次微聊就这样草草的结束了。

但就在上周末的晚上,他又在微信上找我,好像是找工作上遇到了些麻烦。

“晔倞,你能想象吗?”

“像我这种在技术领域混了十几年的老鸟,没想到出了公司,竟然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你看这段话,有闻到什么味道吗?是的,这是自负的味道,一种大多数职场 “老司机” 都会散发的味道。

我,有的时候也会这样。

他接着向我吐槽,说本来觉得按自己的能力和资历,找份薪资差不多的岗位应该不是很难,所以信心满满的投递了几十份简历,但没想到几乎都没有回音。

过了几周,他又在各大招聘网站上投了几个资深开发的岗位,结果也只有接到一家乙方公司的面试通知。

没办法,去试试看吧。

在经历了一番面试之后,这家公司虽然给他发了Offer,但薪资只能给他开到之前的60%。

他很气愤,在现场死缠烂打的问人家为什么,最终人家给出了3点理由:

第一、虽然你经历过很多业务场景,但无论是技术细节还是业务细节,你的表达都含糊不清,或者太浮于表面。

第二、虽然你们用了很多开源工具,但你似乎对这些技术的原理都不太清楚,甚至连一张稍微完整一些的拓扑图都画不出来。

这让我们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认为你应该脱离技术一线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第三、面对跳槽想争取更高的薪资,这无可厚非,但你的心态过于浮躁,而且对权力的欲望过于强烈。

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面试中,你不止一次的向我们询问你入职后的 “职级” 与 “管辖团队规模” 的相关问题,但有关你职责范围以内的相关问题,你却一个都没问。

说到这,我忙打断他:“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是去找工作的,还是去当祖宗的?啥都不懂,还要价那么高,你还有了理了?”

听完我这句话,他还不乐意了,忙说:“你别胡说八道,我也是有苦衷的。”

▌苦衷1:老板“逼”我走纯管理的路线,这怪我吗?

他上来第一句话就说:“我知道,只要谈到技术细节你就来劲,我看过你去年写的那篇 #“我是技术总监,你干嘛总问我技术细节?”#。”

说完这句话,他立即补了一句:“说实话,虽然我对你文章里的观点很认同,但实践起来可能并不容易。”

我刚想反驳他来着,却看到电脑屏幕上一大波连珠炮似的话语已经冲我砸了过来。

他说,你的意思我明白,技术经理也好,团队长也罢,坦率的讲,很多都是从高级程序员开始分化而来的,天生就对技术细节充满着热情,所以有一部分同学选择继续专研技术,往纵向发展,而另一部分同学则会因为公司的需要转向管理这条路。

在一些稍微大一点的公司,的确是会把管理(M)与专业(P)分开,但还是有不少小公司为了省事,把这个职级统称为 “经理” 或 “Leader”。

不过你知道吗?其实很多人的遭遇和我一样,之所以抛弃技术走上纯管理的路,其实是经历了一个转折点的。

而这个转折点,多数是被老板逼的。

被逼的?啥情况?我有点懵逼。

他接着说,以我老板为例,他就不允许我去研究技术实现细节,希望我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培养后备技术人才,和做好团队管理工作上。

记得有一次周末,因为下周有个重要版本要发布,我害怕出问题,所以一大早就自己跑来公司对代码进行Review。

接近中午的时候,我老板领着包走进办公区域,正巧看到我的屏幕上满是代码片段,走过来对我说:“小张,你在干嘛?”

“啊?我在给团队做CodeReview,这个版本下周要上线,我有些不太放心。”

老板听完似乎不太高兴,提高了嗓门说:“CodeReview?给你团队配的资深工程师呢?他们为什么不来?公司招你来是来看代码的吗?如果技术的事都需要团队长来干的话,那还花那么多钱招工程师干嘛呢?……”

说完这些,老板还来了句总结陈词:“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多考虑A/B岗、梯队与人才储备的建设问题,并把自己团队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而不是一个人傻傻的盯着电脑读代码,明白吗?”

他说到这,我不仅笑的前仰后合,还调侃他:“你这人太木了,看到老板来了,应该迅速把屏幕切换到PPT上去呀,这样估计你老板过来就会夸你了。”

他发了个捂脸苦笑的表情,然后说:“有道理……”

我接着上面话,继续说:“不过,你这老板太奇葩了吧?有病吧?你不抽他?”

他又发了个叹气的表情,然后说:“抽他?别逗了,我俩孩子,还有几百万的贷款,我不敢……”

我继续问他:“后来呢?”

后来?经历过这一遭之后,我每天只干三件事。

第一是写PPT。

第二是举着培养新人的旗帜,今天找张三谈话,明天找李四谈话。

第三是跟着老板后面顺风接屁,老板喜欢什么,我就说什么。

就这样,三年时间一闪而过,我的技术能力越来越弱,但写PPT的能力却越来越强,而且哄老板高兴的水平也直线上涨。

所以,当现在的我面对面试官的时候,无论是技术细节还是业务细节,你让我画个概念图还行,但如果一旦触碰到一些细节的时候,我还真的说不出来。

我翻了个白眼,忙问他:“你这算是在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吗?为什么不在业余时间去充充电呢?”

他说:“可能是小富即安的思想在作祟吧,而且年龄越来越大,一到周末就想休息,没那份心思了。”

看完他说的话,面对屏幕的我真是哭笑不得。

现在看来,他面试的这家公司之所以压他薪资,或许也是一个出于礼貌的权宜之计,知道他不会接受。

看着他的微信头像,我微微的摇了摇头。

在从业的这二十年里,我见过不少因 “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员工忠诚及稳定” 与 “个人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成长及技能” 之间不一致而引发的矛盾。

有的人,一气之下果断的选择离开,随后一脚踏入了某家创业公司,一展身手。

有的人,咽了口唾沫,忍气吞声的选择留下,随后跟着老板后面,你叫我咋样就咋样,你叫我变啥就变啥。

五年之后,前者的公司上市了,他名利双收了,而后者呢?没死,还活着呢。只不过他已经不再是以前的自己,而是变成了老板定制化的 “模板小弟”。

哎……这都是命,没啥说的。

就像我常说的,这辈子到底是谁成全了谁?还真不好说。

▌苦衷2:专业岗位分的太细,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

说完这些,他说自己头痛,要去倒杯咖啡,让我稍等下。

你看,很多人说工作烧脑,但我觉得相比之下,专心一意的吐槽,远比工作更烧脑。

五分钟后,他回来了,继续说。

“照我说吧,这家公司的面试官是在故意找茬。”

我有些费解,问他为什么这么说?

他说:”现在专业岗位分的那么细,一个人怎么可能什么都懂呢?还拼命死盯着Redis的实现原理问,我哪懂啊?”

可能是这杯咖啡给了他无穷的动力,他越说越起劲。

他接着说,以他现在的团队为例,如果一个前端需求,一般会把它分成Android、IOS和H5。

毕竟技术体系不一样,所以通常会由三个工程师来承接。

另外,现在很多Java工程师,每天疲于奔命,干的最多的就是Ctrl+C/Ctrl+V,没完没了的实现各种业务逻辑,什么数据结构,算法,设计模式,虽然大学里都学过,但工作几年之后统统都还给了老师。

我忙打断他的话:“你这说法不对啊,这是基础啊,难道不该牢记于心吗?”

他发了个冷笑的表情,然后说:”基础?牢记于心?狗屁才关心你的基础。你没听过面试造导弹,工作拧螺丝的段子吗?如果在实践工作中没用,或者无法得到巩固,那肯定会忘记啊。“

我想了想也对,怪不得很多技术老鸟去面试后会吐槽,说是什么被一个菜鸟虐了,或是在某个基础知识点上卡壳了,等等……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待久了,每天只是无脑的低头干着自己手头的工作,对其它部分完全不清楚,几年之后,隔着一个团队就好像隔着一个行业。但这也无可奈何,在现在的企业里,尤其是一些成天抄袭大企业模式的小企业,哪怕团队规模才几个人,他们也会把岗位分的特别细。

为什么?他们会说这叫术业有专攻,他们会说这叫提高效率,他们会说这叫人员离职风险均摊……

嗯,站在公司的角度,只要业务蒸蒸日上,只要工资照发,那这段话就怎么听怎么有道理。

那么对个人呢?

这下可好,你就像一头被拴在磨盘前的驴,每天习惯地猛足力气拉磨,不管放的是小米、玉米、大豆、小麦,只管往前走就是了。

一年又一年,这头驴低头拉磨,养成了踏实认真的习惯。

每到年终考核,主人只需要给这头驴常常戴上大红花,加点好吃的饲料,再让他在台子上走一圈,也就行了。

怎么样?是不是特别形象?

所以这也直接导致了,如果哪一天这头驴突然想明白了,试图跑到外面去面试,结果面试官问你:“你之前是做自动化运维的产品,那设备的告警是怎么采集的,你能写具体的脚本吗? ”

你说:“告警采集是另一个同事负责的。”

面试官又问:“你说你们有通过zabbix监控来做,那么你可以完成zabbix的搭建吗?”

你说:“这个是另外一个同事负责的,要不我给他打个电话问问?”

面试官:“………………”

没办法,只能低着头,灰溜溜的跑回来继续拉磨。

没事,拉呗,给饲料就行,拉到哪天算哪天。

说白了,任何一家公司为了提高效率、多赚钱,所以必然会走向专业化分工。把一个工作切成很多块,每个人都终日重复其中某一块,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和对人的依赖。

公司的团队规模越大,这种现象就越明显,但这对人才是灾难性的。

因为你在大企业里可能成为了一个人才,但是,是企业定制化人才,被体制化了。

就像一颗螺丝钉,尺寸和材质只能用在某一个地方,挪到别处去,根本用不上。

说完这些,我抬头一看挂在墙上的钟,我靠,快00点了。

我跟他示意,要不今天就聊到这,我明天一早还要去健身房训练。

在下线之前,他先是对我的聆听表示感谢,然后说:“我曾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叫 ‘30岁,终于发现自己成了企业定制化人才’。”

“说心里话,在进这家公司的第二年,我就已经发现跟你谈到的这些问题,但因为性格、运气和惰性的驱使。”

我不愿意,但却无可奈何。

“现在33岁了,我感觉自己处于一个半失业的状态,每当想起都内心发慌。虽然不至于饿死,但是再过5年呢?”

“好了,不打扰你了,感谢你今天听我吐槽,下次再聊。”

说完,他下线了,我也洗洗睡了。

……

躺在床上,我看着天花板,想想也是,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看看我们从事的这个领域,有多少人不仅从来没想过自己要什么?该做一个怎么样的人?又对什么感兴趣?对待自己的工作,就像飘在小溪中的竹筏,只是一味地毫不费力地顺流而下。

飘到哪里算哪里,你想把我定制成什么样,我就是什么样,只要你给我吃口饭就行。

什么将来,什么今后,到时候再说呗,反正死不了就行。

还记得我写的那篇 #没有目标的职业生涯就像在流浪,是死是活都交给老天爷了#?

嗯,有点道理。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