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奔创新社-第15问:你是否患上创新恐惧症?

tech2025-02-03  11

创新者小吉恩·福勒(Gene Fowler Jr.)曾说过,写作非常容易,只不过是用两眼瞪着空白稿纸,直到把你的前额瞪出血来罢了。【1】

这并非玩笑,在做创新的初期,我就曾患过这种被戏称为“白纸恐惧症”的病。

这种病往往在我们拿起一支笔面对一张白纸(或是双手放在键盘上,面对屏幕上那个空空的Word文档)时猛然发作,脑袋一片空白,不知如何下笔。

我曾无数次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究竟在担忧什么?

我的答案是: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所面临的选择实在是太多——我既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既可以用到这个技术,也可以用到那个方法;既可以用这个原则进行描述,也可以用那个原则进行构建;既可以顺着场景往下写,也可以根据需求反着来......

正因为选择太多,所以才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我不知道在自己笔下会生成怎样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也不清楚哪些元素的组合才能让这个世界被彻底点亮。担心自己的想法不够天马行空,担心自己的经验比较粗浅,担心自己的技术太过拙劣,担心一落笔就玷污了这张纸,更担心一个不小心就把这个世界给破坏了......

于是,只能提着笔杵在那里发呆,一直呆到地老天荒。

所以,当有创新者来问我:“我该怎么开始?”的时候,我只想回一句:“鬼知道你该怎么开始!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开始!”

当我跟大家聊起这个话题时,出乎意料的是,绝大多数资深工程师们都曾患过不同程度的“白纸恐惧症”,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我们的知识积累不够?难道我们的经验有欠缺?难道是我们的智商有问题?

为什么只要一开始做需要创造力的事情,就会不由自主的不安、紧张、焦虑、畏缩、惶惑甚至恐惧?

在我看来,这跟我们的知识、经验和智商统统无关,而是我们“骨子里的懦弱和虚荣”在作祟。

这种“骨子里的懦弱和虚荣”,使得我们每做一件自己不那么擅长的事情时,就会情不自禁地陷入到“对未来深深的担忧”之中——我们害怕做出来的东西被人笑话,我们害怕周围人的嘲讽,我们害怕所有人都说这个创意简直就是垃圾,我们害怕因为这个创意被大家所鄙视,会低人一等,会在所有对我们怀抱期望的人的眼睛里看到失望的眼神,会让父母和自己在亲朋好友中丢掉面子。

这听上去似乎有些可笑,但却是实情,那么,我们究竟是怎么被培养成如此懦弱而虚弱的呢?

从小到大,我们对于创意的每一次尝试,无论是画了一幅四不像的画,还是唱了一首自己胡编乱造的歌,还是说了一个荒诞离奇的梦,甚至剪了一个标新立异的发型,都不仅遭到了周围小伙伴们的嘲笑,还遭到了权威们,也就是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们,激烈的抨击、否定和强烈的反对,甚至殴打!

正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遭到的残酷镇压,我们才会患上“白纸恐惧症”,我们才会在提笔的那一瞬间回想起无数倍嘲笑被抨击被否定被打击的场景。

即便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那种童年阴影却如鬼魅般地如影随形,无论我们做什么,只要涉及到创意,我们就会倍感压力和恐惧。严重的甚至会面色苍白、虚汗直流、倒地抽搐。

我们生活在一个对创造力并不宽容的社会,接受着一种抹杀创造力的教育,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对创新如此惧怕。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问答式的,每天都在学习枯燥的语法和无聊的公式定理定律。正如创新者陈惟所言,如果爱因斯坦生活在中国,每天像我们一样被灌输着各种所谓的真理和公式,每天都在经受着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一遍遍地洗礼,估计他早就对科学失去兴趣了。【2】

是的,如果我们的孩子也跟爱因斯坦一样,成天想象着自己骑着一束光进行着时空漫游,估计早就被拧着耳朵固定在书桌前做黄冈题库了。

如果你从小经历过我所说的这一切,那就请你善待我们的孩子,保护好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和支持,哪怕在你看来再荒诞不经的想法,或许也能创造出不一样的世界来。

难怪爱因斯坦会发出感慨: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却可以概括这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另一方面,当我们面对刚开始的混乱和不确定时,那种对于未知的恐惧感会自然而然地从心底冒出来。

创新者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经过多年对不同领域创新者的深入调研后发现,在产生问题的情境中,伟大的成果更倾向于回答“被发现的问题”,而不是“被提出的问题”。【3】

一直以来,我们所面对的所有考题都是“被提出的问题”,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确定无疑的标准答案,但当你进入到某个领域并深入其中时,不可能指望有人不断地给你提出更有想象力的问题,你只需根据已有知识和逻辑进行阐述或推导即可。

世界不是这样前进的,技术或认知革命也不会如此轻松地到来——每一位创新者都将独自面对这片混沌的世界,以及其中纷繁芜杂的信息,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判断、独自探索、敏锐地觉察到不对劲的地方,然后构想出一个接一个未被提出的问题,并借助自己总结的原则,给出你认为逻辑自洽的解决方案。

这个方案或许是错的,或许,它将改变世界。

无论如何,都需要你亲自面对。此时,绝大多数“学霸”、“考霸”、“题霸”会感到不适应、不习惯、不舒服,对于未知的恐惧从心底油然而生。

对此,《飞屋环游记》导演,创新者彼特•道格特发明了两个妙招,可以克服混乱的前期制作工作给人们带来的恐惧感。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