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奔创新社-第14问:创新,如何从凑热闹变为看门道?

tech2022-08-23  104

爱迪生有句名言现在已经很少被人提及了: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为什么很少被人提及了呢?

因为这句话在这几十年间已经被报刊、杂志、师长和父母们提过无数次,而且大家似乎是统一口径一般地将其解释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或是“付出才有回报,付出越多回报越大”。

这种老生常谈让所有人的神经都麻木了,于是又有很多人“发明”出新的“天才公式”进行替代,比如“天才是1%才华,乘以99%的努力。”,或者“天才是1,努力是0,需要两份努力和一份天才才能变成100”,有的甚至还会写成“2倍的才华乘以努力的3次方等于天才”——说得那么精确,好像这公式真的来自于对所有天才的大数据分析一样。

爱迪生这句话其实饱含深意,只不过一直以来被麻瓜们理解偏了。

我的理解是,要做成一件在麻瓜们看来堪称“天才”的事情,你首先需要1%的灵感,接下来,为了让这个灵感从你头脑里创新者的世界来到现实中麻瓜们的世界,你需要付出无比艰辛的努力去完成乏味而艰巨的工作——这份工作所需要的并不是灵感和创意,而是忍耐。

请注意,忍耐并不等于耐力,虽说要实现灵感必须具备超强的耐力,但大部分创新者其实并不缺少耐力,他们缺少的,是对于日复一日重复劳动的忍耐。

对创新者们而言,这大把大把的时间如果用来思考创意的话,完全可以诞生更多令人拍案叫绝的创意,但自己却用来做这些枯燥乏味、麻瓜们都会做的事情,简直忍无可忍!

事实上,产生洞见不过是一刹那的事情,但接下来的大多数时间需要为准确地阐释这个洞见进行极为漫长的准备。

用“社会生物学”奠基人,创新者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Wilson)的话说, 大多数工作并不涉及提出综合性的洞见,相反,它们包括缓慢、有条理的工作。比如,当你提出一个有关现存最大蚁属的洞见时,需要准确描述散步在世界各地的600多种相关蚂蚁,并手绘5000多张关于蚂蚁的精细草图。【1】

这些,就是99%的汗水的由来。

所以,爱迪生这句话并不是说给麻瓜们听的,而是说给创新者们听的,他的真实意思是:那些最为优秀的创新者应该像萨摩耶犬一般,平日里有趣、顽皮、有想法,但需要在极寒之地比拼耐力时也当仁不让。因为他们懂得一个道理:要做成一件事,不能只有有趣的灵魂,还得有甘于忍受枯燥劳动并愿意为之付出大量汗水的皮囊。否则,空有一番想法,却永远无法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来。

举这个例子不单是为了提醒创新者,也是为了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创新者的言语被麻瓜所解读时,会产生多么大的误会。

对于麻瓜而言,你付出多少汗水都是没用的,因为你并没有先获得灵感,你并不是在灵感的驱使下去付出,而不过是为了达成一个个平庸无比的目标去付出——这就像两个人面对扫地这个任务,一个二话不说拿起扫帚就开始没日没夜地清扫,另一个则先苦思冥想找到了“扫地机”这个创意,然后没日没夜地付出艰辛的工作将这玩意儿真正做出来,并不断试错和迭代,将其做成一个产品。

两个人都是没日没夜地付出,你能说他们的付出具有同等价值吗?

别误会,我并没有贬低扫地工人的意思,也不是在鼓吹1%的灵感胜过99%的汗水,而是希望大家明白,当你错误解读别人的语言时,将会得出一个多么可笑的结论。

对于任何领域皆是如此,同样一个作品(无论是一幅画还是一个创意),外行和内行看到的视角将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是一个外行,请不要生搬硬套某位专家的某句话,对作品进行大肆点评——那不仅是对作者的不尊重、不仅是对作品的不珍惜,也是对其他外行的恶意误导。

说到这里,很多外行可能会不服气:凭什么内行看的就是门道,我们外行看的只能是热闹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本来就是来凑热闹的呀!

对于外行而言,由于完全不具备该领域的系统知识和经验,导致他们看作品只能流于表面。他们很喜欢非常主观地将这个东西跟他们之前见过的某个东西等同起来,然后大言不惭地说这东西跟这个或是那个很像,通过自己毫无根据的解读对作品说三道四。

而内行则不同,他们首先会放弃感官上的先入为主,转而从客观现象的分析入手,认真仔细地观察和体会。

以对画作的分析为例,专业人士会将作品分为色彩、主体人物造型、素描关系和构图这几部分:

1. 对于色彩,他们会从补色、比例和色调去逐一剖析。

2. 对于主体人物造型,他们会从动态和服饰等方面去分析。

3. 对于素描关系,他们会从最深处、最实处,以及画面整体到局部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去探寻。

4. 对于构图,他们会从直观感受和相似构图对比进行分析。【2】

其实对于创新也是如此,面对一个优秀的创意,你不能仅仅只是读懂它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就默默地关掉看下一个。对于创新者而言,你至少需要将一个创意至少分为场景、问题、方案、技术和原则这五个方面的分析。

场景代表用户分析,问题代表切入点分析,方案代表构建分析,技术代表对比分析,原则代表归类分析。

下面就让咱们从创新者的角度仔细审视一番这里面的门道吧!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