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第三天——系统总线

tech2022-07-10  205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三章 系统总线

重点:

①有关总线的基本概念;

②如何克服总线的瓶颈;

③如何对总线进行管理,包括判优控制和通信控制。

难点:

总线的通信控制,既要解决通信双方如何获知传输的开始和结束,又要使通信双方按规定的协议互相协调来完成通信任务。

一、总线的概念

1、总线

物理上:一根根导线的集合;

逻辑上:分为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和数据总线。

(1)地址总线

地址总线的宽度直接决定了可以访存的内存的地址单元的个数。

例:

一个CPU有n根地址线,则地址总线宽度为n,

那么寻址的内存单元有多少?

答:

​ 2^n

(2)数据总线

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和外界的数据传送速度。

即:

8根数据总线一次可以传送一个8位二进制数据(一个字节);

16根数据总线一次可传送两个字节。

2、总线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总线

总线是连接各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个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注意:某一时刻,只允许一个部件向总线发送信息,而多个部件可以同时从总线上接受相同的信息。

(2)总线上信息的传送

串行

并行

3、总线结构的计算机

(1)面向CPU的双总线结构框图

(2)单总线结构框图

容易造成总线的阻塞。

(3)以存储器为中心的双总线结构框图

二、总线的分类

1、按数据传送方式

并行传输总线、串行传输总线

2、总线的使用范围

计算机总线、测控总线、网络通信总线等

3、按连接部件不同划分

(1)片内总线

芯片内部的总线

(2)系统总线

计算机各部件(CPU、内存、I/O接口)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分为:

①数据总线(DB):双向的,与机器字长、存储字长有关。

②地址总线(AB):单向(CPU->存储器),与存储地址、I/O地址有关。

③控制总线(CB):有出(存储器读,写等)、有入(中断请求,总线请求),双向。

(3)通信总线

用于计算机系统之间或计算机系统与其他系统(如控制表、移动通信等)之间的通信。

传输方式:

①串行通信总线:由低位向高位逐位传送,适合远距离,代价低。

②并行通信总线:适合近距离,代价高。

三、总线特性及性能指标

1、总线的特性

(1)机械特性

保证尺寸、形状、管脚数及排列顺序。

(2)电气特性

保证传输方向和有效的电平范围。

(3)功能特性

每根传输线的功能:地址、数据、控制。

(4)时间特性

信号的时序关系。

2、总线的性能指标

(1)总线的宽度

数据线的根数

(2)标准传输率

每秒传输的最大字节数(MBps)

(3)时钟同步/异步

总线上的数据与时钟是同步、还是不同步。

(4)总线复用

一条信息线上分时传送两种信息。如:地址线与数据线复用

(5)信号线数

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三种总线数的总和

(6)总线控制方式

并发、自动、仲裁、逻辑、计数

(7)其他指标

负载能力等

总线带宽(又称总线的数据传输速率):

单位时间内总线上传输数据的位数,通常以每秒传输信息的字节数来衡量,单位:MBps(兆字节每秒)。

例:

总线工作频率为33MHz,总线宽度32为,求总线带宽?

总线带宽=33x(32/8)=132MBps

四、总线结构

1、单总线结构

(1)特点:系统中只有一条总线,所有设备都以总线设备的形式连接到这条总线上

(2)问题:系统工作效率不高。

(3)原因:

​ ①大量设备竞争总线使用权

​ ②总线设备存在巨大的速度差异。

​ ③影响计算机的扩展能力。

2、多总线结构

(1)双总线结构

优点:减少了CPU等待访问存储器的开销。

特点:

CPU把一部分功能下放给通道,另外,将速度较低的I/O设备从单总线上分离出来。

通道:

具有特殊功能的处理器,由通道对I/O统一管理。

②以存储器为中心的双总线结构框图

特点:

保留了I/O设备与存储器交换信息时不经过CPU特点,因为增加了快速的存储总线,提高了传输效率,减轻了系统总线的负担。

(2)三总线结构

DMA:

DMA直接内存存取原理是指外部设备不通过CPU而直接与系统内存交换数据的接口技术。

采用DMA方式,可以解决效率和速度问题

功能:

①能向CPU发出系统保持(HOLD)信号,提出总线接管请求;

②当CPU发出允许接管信号后,负责对总线的控制,进入DMA方式;

③能对存储器寻址及能修改地址指针,实现对内存的读写操作;

④能决定本次DMA传送的字节数,判断DMA传送是否结束

⑤发出DMA结束信号,使CPU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五、总线控制

1、总线判优控制

(1)基本概念

主设备(模块):对总线有控制权

从设备(模块):响应从主设备发来的总线命令

总线判优控制分为:集中式(链式查询、计数器定时查询、独立请求)、分布式

(2)链式查询方式

特点:

离总线控制部件最近的设备具有最高的优先级。只需很少几根线(3根)就按一定优先次序实现总线控制,且易扩充设备,但对电路敏感,且优先级低的设备可能很难获得请求。

(3)计时器定时查询方式

特点:

当某个请求占用总线的设备地址与计数值一致时,便获得总线使用权,此时终止计数查询。

优先次序可以改变(可由程序设置初始的计数值),电路故障不如链式查询方式敏感,

但增加的控制线(设备地址线),控制较复杂(设备地址线有

(4)独立请求方式

特点:

响应速度快,优先次序控制灵活(通过程序改变),但控制线数量多(2n根),总线控制复杂。

2、总线通信控制

(1)目的

解决通信双方如何获知传输开始和结束,如何协调配合问题。

(2)总线传输周期

**总线周期:**完成一次总线操作的时间。

​ ①申请分配阶段

主模块申请,总线仲裁决定。

​ ②寻址阶段

主模块向从模块给出地址和命令

​ ③传数阶段

主模块和从模块交换数据

​ ④结束阶段

主模块撤销有关信息

(3)总线通信的四种方式

①同步通信

由统一时标控制数据传送

②异步通信

采用应答方式,没有公共时钟标准

③半同步通信

同步、异步结合

④分离式通信

充分挖掘系统总线每个瞬间的潜力

(4)同步通信

①同步式数据输入(外设->CPU传输数据)

②同步式数据输出(CPU传输数据->外设)

③同步通信的优缺点

**优点:**规定明确、统一,模块间的配合简单一致。

**缺点:**主、从模块实际配合属于强制性“同步”,必须按最慢的部件来设置公共时钟,严重影响了总线的工作效率,设计带来局限性,缺乏灵活性。

例:

假设总线的时钟频率为100MHz,总线的传输周期为4个时钟周期,总线的宽度为32位,试求总线的数据传输率。若想提高一倍数据传输率,可采取什么措施?

解:

(1)

方法一:

根据总线的时钟频率为100MHz,得

1个时钟周期为:1/100MHz=0.01us;

总线传输周期为:0.01x4=0.04us;

由于总线的宽度为:32/8=4B(字节);

所以总线的数据传输率为:4B/0.04us=100MBps

方法二:

设总线的数据传输率为x,则

1/100MHz*4:32/8B=1s:x

x=100MBps

总线的传输周期/总线的宽度=1s:总线的数据传输率

(2)

若想提高一倍数据传输率,可以在不改变总线时钟频率的前提下,使数据宽度改为64位,也可以仍保持数据宽度32位,但使总线的时钟频率增加到200MHz。

(5)异步通信

采用应答方式:

当主模块发出请求信号时,一直等待从模块响应信号后,才开始通信。(在主从模块之间增加两条应答线)。

①异步并行:

使用“Ready”和“Strobe”联络信号。

②异步串行

没有同步时钟,也不需要在数据传送过程中传送同步信号。为了确认被传送的字符,约定字符格式为:

1个起始位(低电平),5*-*8个数据位,1个奇偶校验位、1或1.5或2个终止位(高电平)

传送时起始位后面紧跟要传送字符的最低位,每个字符结束是一个高电平的终止位。

起始位至终止位构成1帧。两帧之间的间隔可以是任意长度的。

异步串行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用波特率来衡量

③波特率

单位时间内传送二进制数据的位数,用bps(位/秒)表示,记作波特。

④例题

在异步串行传输系统中,假设每秒传输120个数据帧,其字符格式规定包含1个起始位,7个数据位,1个校验位,1个终止位,试计算波特率。

解:

一帧包含1+7+1+1=10(位);

所以波特率=10x120=1200bps=1200波特

(6)半同步通信(同步、异步结合)

以输入数据为例的半同步通信时序:

(7)分离式通信

特点:

①各模块有权申请占用总线;

②采用同步方式通信,不等对方回答;

③各模块准备数据是,不占用总线;

④总线被占用时,无空闲

⑤充分提供了总线的有效占用;

⑥控制线路比较复杂。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