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讨论散射。
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主要是物质中原子的核外电子与X射线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子的核外电子分为两类:1.原子核外束缚较紧的内层电子;2.原子核外束缚较松的外层电子。因此入射X射线与这两种X射线发生相互作用会出现两种散射效应:相干散射(又称弹性散射或汤姆逊散射)和非相干散射。
根据经典电磁理论,一个加速的带电粒子可作为一个新的波源向四周各方向辐射电磁波(可以看作球面波),即X射线散射里的散射波,这些散射波与入射波具有相同的振动方向、相同的振动频率以及恒定的相位差,即散射波与入射波满足光的干涉条件,这就是X射线被内层电子散射称为相干散射的原因。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入射X射线是一个平面波,而出射的散射波却是一个球面波,它不是一个直接偏转的过程,而是一个先被吸收再被辐射的过程。同时,发生相干散射时,散射波与入射波的波长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即散射前后不改变X射线波长。
其变化用数学表示如下:
X射线光子与外层电子(价电子)或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碰撞时,可利用一个光子与一个电子的弹性碰撞机制来描述:当一个具有动能的物体A去与另外一个静止的物体B发生弹性碰撞,满足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碰撞后A、B的总动能不变,但A会有一部分动能转移到B上,使B具有一定的动能。所以当入射X射线光子与外层电子发生弹性碰撞时,入射X射线光子将会转移一部分能量到外层电子上,使其偏离原运行轨道并带有一部分动能形成反冲电子,而原来的X射线因为碰撞损失了一部分能量,使得波长增加、方向偏离。
由于散布于空间各个方向的量子散射波与入射波波长不同,位相也不存在确定的关系,因此不能产生干涉效应,因此这种散射被称为非相干散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