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真正迷人之处,来于无止境的探索和竞争,因此保持团队的兴奋度十分 重要而兴奋度又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对目标的共识,用户的正反馈,工作的节奏 (团队都特指互联网产品团队)。
是作为团体共识的拥护者还是单纯强制命令的执行者,这对于成员的智慧运用与拥有的忠诚度有很大区别。
用户的反馈可以帮助产品进步,而正反馈更可成为团队的兴奋剂。
在有重要的机会窗口,或要应对来自外界的威胁,团队成员达成新的共识的情况下改变计划是可以的,其余过于随意的改变节奏,成员工作的流畅性、期望性的改变对于团队兴奋度、和谐度都会有很大影响。
腾讯pony提出的移动QQ概念,和在铺开移动QQ,要与全国各地的移动、联通公司商谈问题上,不能坐吃山空,一定要实现自己收入,投入大量人力去沟通完成的决策上,就是产品经理的角色扮演。
互联网产品经理按工作内容的时间跨度可以分为战略性工作、阶段性工作、日常性工作三大块。
战略性工作: 1.为产品建立长期的战略布局,产品局-产品内部各个模块如何协同运作,公司局-产品在公司内部的位置以及与其他产品的关系,产业局-产品在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影响整个产业链。 2.发现新的产品机会,关注业界动向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发现新的产品机会,提出产品建议。 3.为产品的演变、增强和引进提供建议,产品经理要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不断引领产品演进,提出产品建议。
阶段性工作: 1.参与新产品的开发,输出产品设计文档,跟进开发进度,对新产品进行测试和验收 2.参与年度商业计划的制定,制定自己所负责产品的部分,预测其未来几年的收入和成本。 3.利用公司内部、外部资源开展营销活动,在公司没有专职的营销经理的情况下,就需要考虑如何推广产品给更多用户使用。 4.预测竞争对手的行动并制定应对方案,了解竞争对手的动向是克制他们的前提。 5.更新产品并进行相应的用户教育,有用户真正用起来的更新,才能有效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6.降低成本,低成本可让你的产品在有限的预算下存活更久。 7.重新规划产品线,定期审视产品线,扩展、合并或取消一些产品,保持产品线的竞争力。
日常性工作: 1.收集分析竞争情报,这包括竞争对手动向、行业趋势与机会、产品运营数据和用户反馈信息等。 2.协调开发、运营、客服、销售等资源以保证产品正常运作。 3.执行商业计划,带领产品团队完成商业计划中的财务目标,或者是类财务目标的考核,就比如活跃用户数、网页浏览量等。
产品经理应该是互联网公司中其他各经理的补集,什么都要懂一些,润滑公司成员间的沟通。
生活方式:非入侵性的职业,绝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坐班,出差很少。
收入如何:毕竟互联网行业,收入不低,创业成功有可能跻身首富。
加班吗?:看公司、产品团队、所处的产品阶段。产品形态越稳,产品团队磨合越充分,公司近期没什么要求,加班就越少。
是不是需要懂研发技术?:并不是必要条件,只是加分项,方便后续与研发沟通。
职业缺口多大?:随着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缺口只会越来越大,同时职业缺乏相应大学专业、入门课程等,大都凭个人能力野蛮生长。
hunch.com是通过回答问题,提供合适职业推荐的网站,但并没有互联网产品经理这职业,最接近的是网站研发和游戏策划。电子游戏已被称为第九艺术,歌德曾说过:每一种艺术的最高任务,即在通过幻觉,达到产生一种更高真实的假象。
招聘如何考核面试者?:80%的工作经历和20%的教育背景。一般问工作经历相关的问题,考察分析、解决新的难题的能力。
如何入行?:没产品运作经验社招成为产品经理是十分困难的,社招进,可以试着从研发、设计等岗位进入互联网公司再再公司内转型,校招就争取一开始进入产品经理岗。
如何成长?:提升能力主要靠学习和实践,学习方面,导师为首,书籍、报告、课程为次。实践方面,自己亲历整个产品流程,才会理解。大公司是增长能力的首选。
产品经理的20-80原则,20%的优秀产品经理完成80%最有价值工作,他们开天辟地,剩下20%的打杂工作由其余80%的产品经理(或者产品经理助理)完成,他们修剪草坪。
不管是应对变革的浪潮,还是修炼以不变应万变的神功,都牢记两条法则,1.机遇只光顾能力上做好准备的人;2.创造用户价值是第一要务。
个人能力方面,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对产品经理而已至关重要。工作中的灵感就来源对生活保持敏锐的观察,有效地捕捉生活中有价值的点点滴滴。填鸭式教育使我们容易去接受已存在的事物,缺乏怀疑精神,当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去怀疑一切,世界就不一样了,为什么触摸屏是用笔来输入?花生米又是怎样长大的?。请注意一点,没有观察到细节的观察是不能称之为观察的。推理也没那么高深莫测,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就可以了。
在产品团队中,产品经理经常处于风暴的中心,销售团队处于收入的考虑,可能会要求向用户发送广告邮件,客户团队立即否定,说会招致大面积投诉,损害公司形象,这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做简单的选择,而是跳出来,想想如何创造用户价值,如果让用户主动订阅一份提醒邮件,在邮件中插入广告,并且允许退订,就是另外一个不错的选项。
斯科特麦克劳德在<<理解漫画>>中谈到,一切媒介中一切作品的创作都遵循6个步骤。
概念–产品创造怎样的用户价值
形式–产品形态,邮件和即时通讯就是满足用户沟通需求却两种不同的产品形态。
风格–产品整体的风格,同是即时通讯软件,QQ偏娱乐化,Google Talk则是极简风。
结构–人机交互设计
工艺–技术研发和项目管理
外观–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NIH综合症状(Not Invented Here,并非发明于此)的人们,往往是陷于闭门造车和重新发明的怪圈。模仿者坚持不断创新,使自己的产品远远超出了创新者的原始概念或功能集,就能后来居上。模仿的也仅是可见部分,对于云端和运营还得靠自己创新补全。
别人实现的概念,我还能参与竞争吗?:可以,只要你有信心提供更优质的服务,1能创造用户价值,2能看到潜在竞争对手的不足并且有能力比他们做的更好。
原创概念的三种获取方式:一是受到现有产品的启发,将既有概念进行转换。二是出于自身需求或捕捉到了其他人的需求,这个需求尚未被满足。三是预见用户需求的变化,提出超前的原创概念
web2.0相对于web1.0的公司优势是在于追求做服务、控制独特的数据源、适用于更多的设备的"差异化"和把用户作为共同开发者、借力于集体智慧、自助服务、轻量化的"低成本"。但这种优势开启的蓝海战略成功与否,取决于一款产品能不能在它的蓝海时间段内达到理想的用户规模或筑起足够高的壁垒。
有了概念执行的第一步就是过滤。 先回答以下问题 1:那些用户可以通过产品受益,他们是男是女,年龄多大,有多少人? 2.这个产品概念为它的目标用户带来什么价值? 3.产品所实现的价值如何传递给用户? 4.如何建立和维护产品与每个用户之间关系? 5.能获得收入吗? 6.实现这个产品概念,有哪些核心资源是已经具备的,那些是欠缺的? 7.需要完成那些关键任务才能达到里程碑? 8.需要外部的合作伙伴吗? 9.上述问题共涉及那些成本?
某类产品的普及率与集中度决定你做这类产品能有多少用户。就例如网络论坛这个市场集中度就低,不同兴趣用户聚集成无数个群组,新产品容易生存,但用户规模的天花板低。
概念已经弄明白却还要找概念的原始出处,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个概念。
考虑有哪些产品渠道可以涉及,并只进行初步的常规实验、引流是不够的的,你需要迎合渠道的特点,就像微博,你的官网号不是单纯的摘要与连接,需要有贴近微博用户的消费习惯的内容。
由于用户的多样性和用户场景的多样性,大多数产品需要做到覆盖多种用户与产品间的关系。比如携程,自助服务无法满足不擅长电脑操作的人群,也不能解决一些紧急情况下的问题,所以需要个人助理就是携程电话客服作为必须的补充。
如何区分服务和体验?:如果它能详细地罗列出自己提供的服务内容,比如QQ会员能提供49项特权与功能,那么它就是服务,如果不能罗列出服务内容,比如<<地下城与勇士>>介绍自己的页面,只能给出一些关于体验的描述,它就是体验。
平台产品最可怕的一点是后发先至效应。有了平台产品,一家公司可以等竞争对手的概念有了实验结果之后再复制到自己的平台上,利用自己的用户群规模和触达用户的能力让后发的产品迅速超越先发产品。
资源可以分为实体资产(办公电脑、物流体系等)、知识产权(商标、专利等)、金融资产(现金、股票期权池等)和人力资源四类,对于初创产品鳄鱼,人力资源,一个靠谱的创始人永远是做重要的,为什么大公司有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甚至渠道优势,在很多产品上还是败给了创业小公司?比如QQ电脑管家对360,QQ旋风对迅雷,QQ团购对美团。
初创产品需要哪些合作伙伴?:广告联盟、知识产权(可以帮忙申请商标、专利甚至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产减免税费)、云主机或IDC(解决硬件管理和带宽的问题)、域名解析服务(缓解运营商网络割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