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得讲,光线并不是彩色的。” --牛顿
颜色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人类对外界的感知,80%以上的信息来自视觉器官,色彩是给人的第一视觉印象。 在观察物体时,人的视觉神经首先对色彩反映最快,其次是形状和 空间位置,最后才是物体表面的细微层次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如下:色-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颜色是物质世界的光波刺激人眼 而在大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
光的本质:
光:能够在人眼的 视觉系统上引起明亮的颜色感觉的电磁辐射。光的特点: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可 见光波长范围在380nm~780nm. 光谱图
视觉系统能感觉的波长范围为380~780nm。
定义:
R、G、B以不同比例混 合,可得到自然界中的所有颜色的色光;R、G、B本身不能由其 他的色光混合得到.性质:
波长:CIE规定: R 700nm;G 546.1nm;B 435.8nm; 亮度比例:R:G:B=1:4.5907:0.061颜色: R:大红,略带有微黄色G:鲜绿色,不带有任何颜色倾向B:蓝色带有红色倾向,又称蓝紫色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作用于人眼在 视觉上产生另一种色光的效果。
三原色等量混合规律:
规律:
R+G+B = W(白色)G+B = C(青)B+R = M(品红)R+G=Y(黄)加色系统的实质:
色光相加,明度升高,越加越亮,能量相加 :S12(λ) =S1(λ) +S2(λ)混合方式
静态混合:各种颜色处于静态时,反射的色光 同时刺激人眼而产生的混合。动态混合:各种颜色处于动态时,反射的色光 先后在人眼中的混合。
色料三原色:品红、黄、青。
定义:
任意两色或三色按不同比例混合, 可调出自然界中所有颜色;自然界中任何其余色料都无法混合出这三种颜色。性质:
色料不纯;印刷中引入YMCBK四色版;
Y(减B);M(减G);C(减R)
减色系统
从复合白光中减去一种或几种单色 光从而得到另一种色光的效果。W – G = (R+G+B) – G = R+B = M减色系统混合规律–等量混合
Y + M = RY + C = GM + C = BY + M + C = BK减色系统实质:
色料相加(透明层叠合或颜料混合),能量减弱,明度降低减色法混合的方式:
色料的掺和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区别
有选择地吸收、透射和反射
物体吸收:
当入射光照射在物体上,某一光波的频率与物体的本征频率相匹配时,物体就吸收这一波长光的辐射能,使电子的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的轨道上,发生吸收,其余发射出去。物体透射:
-
物体反射:
人眼构造
视觉二重功能
明视觉:在明亮条件下由锥体细 胞作用所产生的视觉。暗视觉:在较暗的环境下由杆体 细胞作用所形成的视觉。S-Cone(锥状) :短波长(B)
M-Cone :中波长(G)
L-Cone :长波长(R)
然而,每个人这三种细胞的分布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何说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的原因。
从人的颜色视觉生理角度认识色相:
是指人眼的三种感色视锥细胞受不同刺激后引起的不同颜色感觉光源的色相:
取决于颜色的光谱组成对人眼所产生的感觉。物体的色相:
取决于光源的光谱组成和物体表面选择性吸收后所反射(透射)的各波长辐射的比例对人眼所产生的感觉 二十四色色相环
各光谱色的相对明度值(%)
1.对于非彩色物体,明度就是人眼对由白-黑-灰所组成色样的明暗程度的感觉。2、对于彩色物体,明度是人眼对各种彩色明暗程度的感觉,用相应的灰色差异表示出来。3、若用光谱反射率 曲线来判断,可由该曲线的波峰与波谷的平均值来确定。4、明度与亮度的区别: 亮度(Luminance)可以用光度计测量,是与人的视觉无 关的“客观亮度”。明度(brightness)是颜色的亮度在视觉上的反映,要符合光谱光视效率曲线。1、指颜色的纯洁性
可见光谱的单色光是最饱和的彩色光。
物体色的饱和度取决于该物体表面的选择性吸收程度,白、灰、黑无选择性,饱和度为0。
对色料来说,饱和度高,则色泽鲜艳,饱满而纯洁。
也可理解为含彩色的程度,或含“灰”的 程度。若S高,则含中性灰色少,反之,则多。
表示方式:
以色彩中纯色成分的多少比例,用百分数表示。若用光谱反射率曲线来判断, 则可用该曲线的波峰 与波谷的差值来表示